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文件

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就业社保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3-28 17:25     来源: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贯彻落实“就业社保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局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313

贯彻落实“就业社保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为落实梧州市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计划,扎实推进就业社保惠民工程,办好人社领域民生实事好事全力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梧州实践目标任务,围绕梧州市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计划,扎实推进就业社保惠民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人社领域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深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梧州篇章贡献人社力量。

二、组织机构

成立梧州市人社系统贯彻落实“就业社保惠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  长:秦晓宁  局长

副组长:马贵生  副局长

        徐  斌  副局长

        凌一帆  副局长

        覃振东  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

何树兰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

龙堂剑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

成  员:严格召  苍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梁翔峰  岑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卢君才  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  波  蒙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志群  万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莫志杰  长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欧阳奎  龙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郭  毅  局办公室主任

杨  欣  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

龚云强  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杨  林  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钟亩全  局劳动关系科科长

李文峰  局工伤保险科科长

潘亦康  局养老失业保险科科长

梁朝安  局农村社会保险科科长

            卢伟文  局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科长

曾天林  局劳动保障监察与信访科科长

黎金锋  局调解仲裁科科长

凌云燕  市就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肖  莹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余  阳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综合科负责人

叶敏贤  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

陈  卓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李高成  市技工教研室负责人

唐宇婧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公室,负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督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办公室主任由郭毅同志兼任。

、工作目标

(一)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梧家职创未来”民生项目,紧扣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示范城市工作主线,以打造金牌就业管家家门口服务站为抓手,不断延伸就业服务触角,优化一刻钟就业服务体验。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至2024年底,全市计划建成66个乡镇(街道)金牌就业管家家门口服务站,并各配备1名就业服务专员;在861个行政村、153个社区配备至少1名就业服务专员。举办招聘会400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600个。全面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任务;梧州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力争95%以上

责任领导:徐斌。

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完成时限:202412月。

(二)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实现拓岗稳工严格落实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规范资金审核支出流程,提高资金效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提速提效兑现各项援企惠民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缓解经营压力保岗拓岗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实现就业增收,助力稳就业保就业2024年底,筹措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不低于300

责任领导:徐斌、凌一帆。

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养老失业保险科,市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技工教研室,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完成时限:202412月。

(三)强化人才引育留用,促进各类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根据我市重点产业、园区、企业需求,统筹推进我市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推动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紧密联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再造一个工业梧州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吸引更多人才留梧发展。2024全市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300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550,其中新增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60新增市级人才小高地5个。

责任领导:徐斌。

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技工教研室,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完成时限:202412月。

(四)强化社保扩面力度,促进符合条件人群应保尽保持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部门联动,深挖扩面潜力,抓好宣传发动,推动应保尽保。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通过创新经办、跨省协作、服务前移等方式,持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量,扩大“社保通”跨省合作范围提升经办务水平2024底,全面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目标任务,实现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稳中有升;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领导:凌一帆。

责任部门:局工伤保险科、养老失业保险科、农村社会保险科、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完成时限:202412月。

(五)强化劳动权益保障,促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提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能力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质效。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强化欠薪失信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良好氛围。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和相关指引指南,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坚决防止出现因欠薪引发的重大负面舆情事件、群体性事件及恶性极端事件。至2024年底,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7%、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8%。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不低于70.3%,仲裁结案率不低于95%

责任领导:马贵生。

责任部门:局劳动关系科、劳动保障监察与信访科、调解仲裁管理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完成时限:202412月。

四、重点任务

(一)开展“管家号”春风帮扶护航行动

紧盯冬春季招工重点,结合2024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开展管家号春风帮扶行动,全链条、全方位下好稳岗留工先手棋,助推2024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1.深挖就业岗位资源。主动服务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对接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重点跟踪掌握翅冀钢铁、沐邦高科等领航企业和国光电子、永驹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持续向求职者推送。借助全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向农民工、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分类推送区内优质岗位信息[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市县管家联动送岗。把握春节期间逆向招工机遇,组织全市各级金牌就业管家摸清本辖区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劳动力资源情况,根据本地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以直通车等形式送岗到户、送工企,促进返乡人员留梧就业。[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完善云招聘就业服务开展主播探企、直播带岗活动宣传推介我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等情况。完善码上帮”“码上助线上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供需双方线上沟通渠道广泛运用微信朋友圈广告视频号等宣传形式,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吸引求职者。[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4.保持招聘活动热度。联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临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在大型商圈、劳动力富余乡镇、各级就业服务站点等区域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力争一季度实现百场进基层”“百企进校园。着力提升招聘活动质效,力争招聘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用心用情稳岗留人。联合总工会、工信、民政等部门和重点园区对部分重点企业、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开展送温暖慰问深入村镇走访慰问三支一扶人员、困难农民工家庭等向广大务工人员发送春节慰问信开展有奖问答等文娱活动,积极宣传梧州就业政策,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留梧发展。[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开展党建惠民生·就业直通车送工行动

6.成立服务专班。县(市、区)参照市本级工作机构设置,结合工作实际,分别组建本辖区服务专班。统筹利用各级人社金牌就业管家人力服务专员,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和合作金融机构网点站长等基层力量,组建送工服务专员队伍,为打造多层次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组织保障。[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7.实施精准送工。深入推进名企兴村就业帮扶行动,在金牌就业管家工作站、乡土人才驿站、金融服务网点开展就业直通车政策宣传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当地劳动力资源潜力,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建立信息化、实时化、常态化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清单,采取企业下单、服务专员配送的方式,搭建高效精准的送工服务平台,提升人岗适配度和送工精准度。[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8.打造送工网络。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条件较为成熟的行政村依托辖区桂林银行金融服务四级网络,设立金牌就业管家工作站、乡土人才驿站,建立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的劳务输出合作模式。结合劳动力资源分布金融服务网点设置情况,对有送工需求的镇村进行串联,开通就业直通车专线,聚点成线、聚线成网,构建高效精准送工网络。[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开展百企万家助企惠民行动

9.加速释放就业政策红利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上门服务活动定期走访、主动联系、实地了解全市规上百强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用工情况,大力宣传稳岗返还新增就业岗位社保补贴等惠企纾困政策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精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免申即享、上门服务等方式,提速提效兑现各项政策红利,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用好用足用活就业补助资金,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技就业、增收[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开展金牌就业管家家门口服务站建设行动

10.完善就业服务网络。结合自治区家门口 就业服务站建设要求,依托现有公共就业服务场所、金牌就业管家”工作站零工市场党群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金融机构网点等平台,全面打造金牌就业管家家门口服务站,通过资源集成、服务联动,形成端口靠前、设施完善、功能多样、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就业服务网络,劳动者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及就业重点群体,提供就业需求摸排、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创业指导、就业援助帮扶等服务。[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开展梧爱人才  职创未来专项行动

11.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与高校联动,把“1131”服务前置到毕业生离校前,为在校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提升就业见习服务保障能力,鼓励支持离校未就业青年通过见习提升就业能力稳定扩大公共部门岗位供给,加大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岗位供给只增不减优质岗位稳中有升。常态化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梧州学子名企行、云端探企、就业直通车等活动等,不断完善衔接校内校外、助力年轻人就业成长的服务体系[责任部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2.提升引才育才实效联合卫健、教育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政策宣讲、引才招聘等活动联动机制,加强与重点企业对接,定期更新引才目录,组织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赴区内外招才引智实现精准引才留才用才。与区内院校以及市有关部门建立合作联盟,深化政校企产教融合三方合作,在人才培养、企业用工、产业升级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3.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强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服务,加强对本地三所高校毕业生的线下就业指导服务,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在户籍地、学籍地、求职地,以及离校前后均可享受高效便捷公共就业服务。以码上助等线上小程序为重点改进服务手段,持续拓展线上服务阵地。强化宣传创新,通过就业福袋、就业地图、人才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我市名企目录、人才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及就业服务站点等信息。[责任部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六)开展雁阵腾飞技能提升行动

14.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开展产业工人技能需求摸底调查。围绕高端金属新材料、不锈钢、电子信息、陶瓷、六堡茶等支柱、特色产业需求,出台《梧州市2024年度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梧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开展市级人才小高地评选工作,在我市重点支柱企业、专精特新小企业设立一批市级人才小高地。[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市技工教研室,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5.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持续深入开展整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行动,支持我市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开展用工全周期职业技能培训。在制造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鼓励本地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合作,通过合办订单班和委培班方式企业发展培养适合人才。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自主开展岗前、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重点企业人人持证拓展岗位+培训+送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精准实施订单式岗前培训[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市技工教研室,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6.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健全完善培训前强化摸底调查、培训时强化就业对接、培训后强化就业跟踪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研究制定《梧州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引导民办培训机构强化优势培训工种、提升培训后就业率。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市技工教研室,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七)开展就业帮扶赋能乡村振兴行动

1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加大农民工创业园、就业帮扶车间、零工市场等载体建设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统筹开发保洁员、防返贫监测员、生态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针对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及低收入人群等就业困难群体分类施策开展就业帮扶。开展雨露计划”+就业行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未就业脱贫家庭毕业生。组织职业院校乡村振兴重点县结对开展技能帮扶,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规模化、组织化输送到重点企业就业。[责任部门:局就业促进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开展社会保险高质量扩面专项行动

18.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持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紧盯弱项短板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协作和数据共享,深挖扩面潜力,抓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关键时间节点加强宣传动员,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参保扩面。健全数据共享、入户排查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重度残疾、城乡低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政策。加速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精准推进参保扩面。[责任部门:局工伤保险科、养老失业保险科、农村社会保险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9.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坚守保发放民生底线,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规定做好待遇核定、调整、重算等工作。密切关注基金运行风险,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责任部门:局工伤保险科、养老失业保险科、农村社会保险科、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持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量。深入拓展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社银合作等,落实社保通跨省合作协议,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数据共享和风险防控跨省通。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坚持传统经办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创新并行,不断完善适老化服务,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和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责任部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九)开展“护薪为民  梧在行动”专项行动

21.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组织开展和谐同行服务万家企业活动。严格做好企业规模性裁员监测,及时化解处置风险隐患。做好大龄农民工维权服务。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和相关指引指南。[责任部门:局劳动关系科、劳动保障监察与信访科、调解仲裁管理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2.提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能力。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专项行动,聚焦农民工、新就业形态等重点群体,排查化解劳动人事争议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加强争议预防 服务八桂企业活动。加强调解仲裁自身建设,以建标准院、设标准庭、办标准案为目标加快推进仲裁标准化。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机制,力争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仲裁结案率指标进入全区先进行列。[责任部门:局调解仲裁管理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3.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质效。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集中纠治劳动保障领域突出违法问题专项行动,加强平等就业、工资报酬、休息休假等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充分运用智慧监察系统,提升执法质效[责任部门:局劳动保障监察与信访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4.持续做好根治欠薪工作。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健全根治欠薪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及配套政策,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在建项目一金七制度。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强化桂薪宝运用,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行业部门监管和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强化失信联合惩戒。[责任部门:局劳动保障监察与信访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就业社保惠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主动作为、积极担当,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迅速有序开展九大行动各项工作,切实办好人社领域各项民生实事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成效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局思想,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市县之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办,凝聚强大工作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三)加强督查,确保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担负起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各牵头科室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调研督导,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加强形势研判和成效评估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